院校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院校风采

中国科学院大学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4-10-23     浏览:2022

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国际学院简介

 

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国际学院于2013年初开始筹建,旨在进一步发挥中国科学院的科教资源优势,加快国科大和中国科学院国际化发展步伐,营造多远的国际化学术氛围,推动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

 

国际学院将以“三统一、四融合”的办院模式,履行来华留学生招生、管理和教育培养等职能。国际学院立秋拓展国际化培养模式,吸引和招收优秀的海外留学生,营造一个多元的国际化氛围。开始具有优势和特殊,综合性强的学科,建设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师资队伍,英文课程将同时面向留学生和所有学生开放。通过与国际知名大学和国际科教机构合作,使国际学院成为特色办学和联合培养的一个开放平台,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对中科院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战略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留学生将起到一个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国际学院的发展目标是以国际一流办学标准为出发点,致力于创建中科院留学生教育和培养的国际化平台,为国科大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做出贡献。

 

国际学院将秉持“共有、共治、共享、共发展‘的宗旨,以”国际化、开放式、综合性和前瞻性“为办学理念,努力把国际学院办成一个独具特色,院所融合、国际知名的学院之一。

 

 

中国科学院大学留学生招生、教育情况简介

 

     一、留学生教育

 

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自2004年起正式招收外国留学生。十年来,国科大累计招收培养外国留学生一千余人。

 

2014年春季学期,有来自六大洲66个国家的536名研究生在国科大学习,其中73%攻读博士学位、27%攻读硕士学位。攻读专业涉及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七大门类83个专业。学习人数最多的前15门专业有植物学、创新管理、生态学、自然地理学、神经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化学工程、纳米科学与技术、材料物理与化学、物理化学、构造地质学、环境科学、行政管理、公共管理。来自丹麦、巴基斯坦、尼泊尔、印度、泰国、肯尼亚、伊朗、孟加拉国、吉尔吉斯斯坦、尼日利亚、意大利、越南、德国、斯里兰卡、美国的留学生人数居前15位。

 

在国科大攻读博士学位的留学生规模和质量居中国高校前列。目前有近400名外国博士生在读,其中43名参加中国—丹麦科教合作项目攻读双学位。一大批留学生毕业自世界名校和其母国一流高校。国科大现有120多个专业可招收无中文基础但英文水平较高的优秀博士留学生。

 

国科大重视发展硕士留学生教育。2014-2015学年度,学校将有200余个专业可招收中文基础较好的硕士留学生,并将同时开设植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化学工程、创新管理、行政管理等9个全英文授课硕士学位项目。

 

另外,国科大招收非学位留学生,包括普通进修生(含交换生、科研交流生)和高级进修生。招收学位生的专业也可招收非学位生。目前,有40名留学生来校进修,从事专题研究。学校现有100多门全英文授课研究生课程面向进修留学生开放。

 

     二、留学生招生

 

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欢迎世界各国人士来校访学、攻读研究生学位。

 

国科大是中国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的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高等学校,培养了我国的第一个理学博士、第一个工学博士、第一个女博士、第一个双学位博士。迄今,国科大已经累计授予约十万名研究生硕士、博士学位。目前,国科大在学研究生达4.12万余名,其中博士生占49%

 

基于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的高水平科研优势和高层次人才资源,国科大形成了由京内4个校区、京外5个教育基地和分布全国的121个研究所组成的“大学校”,实行“统一招生、统一教育管理、统一学位授予”和“院所融合的领导体制、师资队伍、管理制度、培养体系”。遍布各地的研究生培养单位拥有3个国家实验室、8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43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1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9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宏大的科研实践平台。在与研究所科教融合的过程中,形成独具特色的、以在集中教学校区完成课程教学和在研究所开展科研实践为主的“两段式”培养模式。

 

国科大拥有一支由院系和研究所师资组成的高水平导师队伍和完备的学科体系。目前,全校研究生导师11526名,其中院士330人,博士生导师5759名;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39个,二级学科16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3个,在理学的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以及工学的力学、材料、能源、电子与通信、自动控制、计算机等专业领域,具有明显的学科优势。

 

国科大外国留学生可申请中国政府奖学金、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长奖学金、北京市外国留学生奖学金、国科大外国留学生奖学金等项目的资助。奖学金分全额奖学金和部分奖学金两类。全额奖学金用于资助学费、住宿费、生活费、医疗保险费等。部分奖学金用于资助全额学费或部分学费。奖学金优先资助来国科大攻读研究生学位的优秀外国留学生。2014年春季学期,在国科大攻读研究生学位的留学生中,85%以上获得了上述奖学金以及国际组织、外国政府和高校设立的奖学金项目的全额或部分奖学金资助。

 

中丹科教中心简介

 

200810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与丹麦高等教育科学部以及丹麦8所公立大学(哥本哈根大学、奥胡斯大学、南丹麦大学、奥尔堡大学、洛斯基勒大学、丹麦科技大学、哥本哈根商学院和哥本哈根信息技术大学)所组成的丹麦高校联盟决定共建中国-丹麦科研教育中心(简称中丹科教中心)20081022日,温家宝总理和丹麦拉斯穆森首相(现任北约秘书长)在人民大会堂见证了中丹科教中心合作备忘录的签署。中丹科教中心是丹麦目前在海外投资建设的唯一科教机构。

 

根据双方协议:丹麦工业基金会将捐赠 1.096亿人民币,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建设一座约10,000平方米的中丹科教中心大楼。大楼建成并运作后,将容纳来自中、丹及其它国家的100名科研人员和300余名研究生。同时,它还将为350余家在华丹麦企业提供相应培训和服务。

 

中丹科教中心先期合作领域均为中丹双方极具特色和实力的优势学科,具体包括:(1)生命科学;(2)水与环境;(3)可再生能源;4)纳米科学与技术;(5)社会科学。

 

中丹项目于20129月开始对外招生,通过实施中丹双导师制、英语授课以及中外学生同班上课、引进先进国外教材和高水平丹方教师等举措,以学科最前沿知识为基础,博采国内外先进教学方法及中丹两国科教优势资源,倡导跨学科思维,鼓励创新意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和管理人才。中丹项目毕业生将获得国科大和丹麦合作大学的双学位。

 


点击下载文件